公共管理学院举行第17期花溪政治学论坛

发布者:公共管理学院发布时间:2014-09-24浏览次数:556


(本网讯/王涛报道)本着“学术分享、学术交流 ”的基本理念,公共管理学院学术沙龙之花溪政治学论坛(总第17期,本学期第1期)于2014923日晚七点在公共管理学院710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期论坛的主题是《共同体建构中的国家策略选择:民族与阶级——新疆教育体系的整合与发展(1949——1966)》,本期论坛由政治学系主任彭卫战老师主持,由政治学系胡赣栋博士主讲,政治学理论专业的研究生们承担了。参与此次论坛的有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鹿教授、教学科研科科长汪涛老师,政治学教学团队郑黔玉老师、卢正涛老师、杨沛艳老师、罗筠老师、丁玲老师、陈正发老师,以及来自人文学院的王进老师、宋君修老师和邓国君老师、来自人武学院的张延武老师。此外,还有政治学理论研一、研二、研三三个年级的研究生和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的部分学生代表。

主持人彭卫战老师先简要介绍了花溪政治学论坛的基本情况以及到场的各位老师,接着胡赣栋老师开始了本期论坛的主题发言。胡老师重点从研究问题、新疆教育体系的发展过程、讨论与结论三个方面阐释了其所讲主题。在研究问题这部分,胡老师从选题缘由、文献脉络、核心概念、研究对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释,选题主要是缘于对08年以来西藏、新疆、内蒙地区接连发生严重冲突事件的困惑,如何解释这些冲突事件,胡老师先从市场经济、民族自治制度与民族政策失当、少数民族的另类共同体想象三个维度进行了简要解释,并由探讨民族问题的制度缘由引入研究主题。胡老师在介绍了选题缘由后,对选题的文献脉络进行了介绍,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梳理,一是革命建国的策略:阶级斗争与统一战线;二是革命建国策略遭遇少数民族社会。在第二个方面,胡老师又从革命建国策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改变后的革命建国策略如何影响国家建构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扩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建构方式有什么特征三个问题入手,对革命建国策略遭遇少数民族社会进行了详细阐释。本次主题主要涉及的核心概念有民族策略、阶级策略、国家制度体系、国家意识形态等,研究对象主要是1949——1966年新疆建立和发展统一教育体系并普及教育的历史过程。在新疆教育体系的发展过程这一部分,胡老师从制度体系、共同体认同两个维度进行了讲解。制度体系主要涉及教育管理体系的“一体二元”化、学校体系的“一体二元”化两个方面。共同体认同主要涉及教学语言和教材两个方面。胡老师感慨教育体系方面的会议材料很难得到,部分内容因敏感原因没有涉及。在最后一部分讨论与结论环节,胡老师先谈论了民族策略、阶级策略、一体二元的国家建构三个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是新政权于1949年在少数民族地区采用民族策略和阶级策略的组合成功地建构了一个以民族身份和阶级身份为基础的“一体双元”的国家结构。

胡老师讲解完后,彭老师先对胡老师的发言进行了简要总结,并邀请各位老师和研究生同学积极发言。卢老师作为花溪政治学论坛的创建者,他在回顾花溪政治学论坛创建始末的基础上,谈了对民族政治中现代国家构建的理解,并向胡老师提出民族理论在教育体系方面的局限性是什么,阶级性策略的缺陷是什么等三个问题。胡老师对此一一进行了回应。

王进老师接着谈了对本次主题的理解和看法,最后建议将研究新疆教育体系的背景进一步扩大,王老师还谈到了对经学、民主与专制等问题的最新感悟。罗筠老师在肯定胡老师的发言后,指出胡老师发言的内容没有涉及到民族策略和阶级策略的政治社会背景。杨沛艳老师由胡老师的发言联想到国内外学者对民族、族群、民族国家的阐释,谈到民族教育体系除了“二元体系”外,还有经堂教育,认为民族对国家认同这一方面在西藏、新疆地区还比较缺失。胡老师在认真听取三位老师的发言后,对他们提出的观点一一进行了回应。

接着,王浩、王成菲两位研究生同学向胡老师分别提了一个问题,胡老师认真地进行了解答。

论坛的气氛异常活跃,彭老师又提出可否将题中变量进行适当修改,胡老师认为修改题中变量将变成一篇新的论文。接着,在彭老师的邀请下,张老师从婚姻问题入手,谈了对古代的“三从四德”、“忠君”思想等的看法,并就其对新中国建立后新疆政策的看法进行了阐述。

此次论坛活动,得到了在场各位老师的高度评价和赞扬,王进老师表示今后要创造机会多多进行类似的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的交流。最后,此次论坛活动在边品尝水果,边分享和交流学术的欢快气氛中圆满落幕。

  学院办公室杨辉老师以及政治学理论专业的研究生们为此次活动承担了海报打印和张贴,采购水果,会议室布置,话筒音响调试等台前幕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