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讲堂 南京大学彭华民教授开讲第八十七期“格致”讲堂暨贵州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项目(二期)一流专业建设项目(社会工作专​业)系列讲座
2020-10-30


本网讯(公共管理学院研会宣传部 王玉凤 报道摄影 韩京桥1029晚上19:00,贵州大学文科讲坛暨公共管理学院第八十期“格致”讲堂暨贵州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项目(二期)一流专业建设项目(社会工作专业)系列讲座在新校区贤正楼107举行。受公共管理学院陆卫群教授邀请,南京大学社会学二级教授、国际社区抗疫社工-志愿者行动总协调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彭华民教授莅临我校,开展题为《韧性中国的理论逻辑与社会工作的实务发展》讲座。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社会工作和人口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部分师生前来聆听此次讲座。

本次讲座由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系主任陆卫群教授主持,陆卫群教授彭华民教授进行了简要介绍后,本次讲座在到会师生的热烈掌声中拉开序幕。

为了良好的现场氛围,彭华民教授正式开讲前带领观众们做了破冰游戏,现场的老师同学都积极参与,有效活跃了现场的氛围。进行破冰游戏之后,讲座正式开始。

首先,彭华民教授指出,所谓抗逆力,就是韧性,它是一个国际概念,学科概念,与个人,社会,国家以及国际密切相关,并从特质说”、“过程说”“结果说”三个理论视角论述韧性/抗逆力不是创可贴的观点。并指出抗逆力的存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个体虽然生活于困境中,但能够战胜逆境并得到良好的适应,没有发展出公认的不良结果;二是个体生活于危险情境之中不受其影响;三是个体经历逆境之后能够从灾难事件中很快得到恢复。

    之后,彭华民教授讲述了韧性/抗逆社区的能力与行动策略,并展示了韧性社区/社区抗逆力的测量方式:国际社区抗逆行动CART量表及各维度指标。接下来,彭华民教授分享了从儿童抗逆力到国际社区行动抗逆力的整合研究与实务,以及低收入地区儿童抗韧性/抗逆力视角下的风险/保护因子,并且指出:个体应该强化自身的保护因子,减少风险因子带来的影响

接着,彭华民教授国际社区抗疫社工志愿行动介入此次新冠肺炎为例,讲述了基于韧性/抗逆力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下的国际社区行动,从寻找和链接资源、寻找介入方案、介入的理念、原则和实务、介入的专业团队和专业督导、介入的行动五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并指出,国际社区抗疫社会工作志愿行动,要高站位、远视野、在比较中寻找出发点。    

    最后是提问环节,同学们向彭教授提了三个问题: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区别?写论文时,对服务对象的抗逆力前后变化怎么测量?最后一个问题是“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工机构遇到资金方面的问题,政府购买服务可以有效缓解这个问题,但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社工机构的发展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这个问题应该如何看待?”彭华民教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针对最后一个问题,彭教授这么说到:“中国的社会工作机构在启创的时候遇到的或者是用的模式是新自由主义模式或者说是管理主义模式,香港以前的类似机构都叫‘社会福利机构’,他们的很多资金都来源于政府,保证了机构的运作。中国内地机构资金没有固定的来源,也就不能进行持续的服务,经费不足也会导致机构人员的流失。社会工作的机构就应该像医院、学校这样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和人员。目前社工机构的问题我相信会解决的,但是什么时候解决还有待商榷”

    在到场同学热烈的掌声下,参加讲座的老师们合影留念,此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