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新闻中心实习记者 李科鹏 余琳 报道|摄影 秦瑜)10月24号下午,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星久教授莅临贵州大学文科讲坛暨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格致”讲堂,在慎思楼710室为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们讲解了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困扰”问题——韦伯方法论的启示。我院党委书记李波,院长黄其松,副院长许鹿及近百名师生出席本次讲堂。
课堂伊始,张教授以“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为题展开讲授,他说:“每个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就如同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谈到西方早期对社会科学特殊性的探讨,他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说明:第一是对象的特殊性,他以狄尔泰、韦伯为例子强有力地说明了社会行动之所以成为研究的文化世界,是因为和研究者发生了价值关联而被赋予特殊意义;第二是方法的特殊性,即理解,其可分为即时理解和解释性理解,他强调,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理解社会行动或行动者的意义,社会科学研究是解释性的理解,理解就是再现你中之我。
接着,张教授通过相关效应和典例讲到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首先是对象的特殊性,即对“解释”过的解释社会科学双重解释的世界,可分为第一层解释和第二层解释,他认为社会科学是对于已经解释的常理世界的第二个层次解释,不是研究给定的客体世界,研究者和对象无明确主客体关系;其次是方法的特殊性,表明两个主体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最后讲到解释的后果特殊性,解释参与到对象世界的构成过程,并提到社会科学的描述、研究活动参与了社会再生产过程。
“任何人类行动都受价值分配,研究者对什么问题感兴趣、研究对象的选择都基于一定的价值观。”张教授说到韦伯从价值关联到价值中立,他强调科学之内的价值中立是研究中剔除价值判断,追求“事实”而不是“应当”。作为事实,张教授认为,研究过程中存在很多价值困扰,事实和价值之间确实存在联系,价值判断中一般存在经验意义,然而经验事实对行为具有规范作用。
最后,张星久教授对在座师生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答复,并强调自由、开放的环境才能创造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人才。
[责任编辑:杨贵园]